一个简单的个人日志。

Bahá'í

这几年越发觉得,国人缺乏信仰,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儿。我们引以为豪的无神论,以及宗教信仰的缺失,带来的是道德约束的薄弱性。

无知者无畏,我觉得约束一个社会个体行为有两种方式:知识、信仰。当因为无知而无视法律、无视约定俗成的规则时,信仰就是最后一道防线,即无知但有畏。

然而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如此的成功,迈过20岁的我很难去重新接受和认同繁杂的教义,实际上我从来没有弄清过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的关系。记得北邮的校园里时常有传递布道小册子的教徒,但相信大多数人与我一样,对册子里的“上帝说”甚至到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和态度去试图理解。

但这期《人物》的Tarrant Mohony访谈让我隐约看到了一个世俗而不市井的宗教:巴哈伊教(Bahá'í)。

...巴哈伊的教义更加贴近现实。创始人巴哈欧拉说,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人类的大团结。也就是说,每一个人要通过日常生活,给别人创造一个团结、和谐的环境,这是最重要的,可以在这个时代帮助到人类的发展。这件事我可以实际做到的,对我来说比较容易接受。

巴哈伊的基本原则的确并不复杂——人类一家、男女平等、科学与宗教共同发展。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,这只是普世价值观。

巴哈欧拉认为,人类已进入一个新时代,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成熟,不再需要寓言故事。天堂与地狱这样寓言式的说法,可以帮助那段时期的人们更好地理解为善的现实意义。目前,人类已经进入“成人”的时代,打比喻不再必要。巴哈欧拉的经典大多是直叙式讲道理,以提问问答的方式出现。用逻辑的方式,来介绍灵性的真理。

不参与党派性政治,是巴哈伊教义的最基本原则。...这并不是指巴哈伊不参加一切有关政治的活动。...但不会加入到党派斗争中去,更不会参与到民间革命运动中去。

巴哈伊是一种中庸的思想概念。巴哈欧拉认为,过度自由将会为任何一个社会带来巨大灾难。个人应拥有适当的自由,但他还是家庭、社会中的一份子,兼有权利和义务。巴哈伊认为,个人应该成为社会中团结、和谐的因素。比如个人应当有发言权,但是发言时应该考虑你说的话不会伤害到别人。在美国,个人拥有持有枪支的权利,我认为这就是过度的自由,因为这样的自由,让很多无辜的人死于枪下。

巴哈伊更加强调所有利益方讨论磋商,经历这个过程后,国家机构具有决定权,一旦做出决定,所有人都应该支持这个决定。

当然,如果遇到了不公正的事情,巴哈伊也有权利去利用正确的通道,比如法庭,来保障社会的公正。但其它的途径是不被允许的。

其实在读《阿桑奇自传》时乃至这几年,上面有些理念就已经有了萌芽,而Tarrant的这个访谈仿佛只是把这些想法全部展现了出来。

粗读巴哈伊的理念,其实与中国的传统中庸思想有很大的类似,但又绝无那么消极。作为150年前诞生于中东地区的思想,巴哈伊是如此的有现代感,而如今的现代的价值观又印证了这个教派思想的超前性。

等真的闲下来,去深入了解下。


评论
热度(1)

© 未命名 | Powered by LOFTER